找到相关内容4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实相”与“方便”——佛教的“神通”观

    。就以初期大乘经来说,大约成立于西元前一世纪中叶的最早期大乘经-《道行般若经(卷1)?道行》和《小品般若经(卷1)?初品》42,虽然说到佛弟子们之所以能够说法,都是‘持佛威神&rsquo...70,页456,上-中。   42 全译本《道行般若经》共有十卷,该经于由后汉?支娄迦谶所译。其中第一卷第一- <道行>,咸认是最早成立的《般若经》之一。印顺,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247470.html
  • 从文殊法门看《中观论颂24?1—6》

    波罗蜜呢?  其实,这种空中种树的概念,“原始般若法门”就已经说到。“原始般若法门”大体上表现在现行的“下本般若”第一(《道行经》:〈道行〉第1;《小品》〈初品〉第1),[23]这里姑且以《小品》...  (〈无相〉第13,大8,页558下;《道行》〈照明〉第10,  大正8,页450中)  2.须菩提言:希有!世尊!诸法实相不可得说,而今说之。世尊!  如我解佛所说义,一切法皆不可说。  如是...

    郭忠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347705.html
  • 试论佛教伦理的种种困境

    士行般若波罗密多”(注:《道行般若经?功德》。)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乘佛教日后会更注重“顿悟”而非“渐修”的原因,同样,也就是为什么大乘佛教日后会更给人以智慧而非伦理印象的原因。  6.大乘佛教关于“...道行》))。也就是说,大乘佛教的“空”比起小乘佛教的“空”要更加全面或完整,而表现在世界观上,即是它对客观世界的否定更加彻底。当然,大乘佛教所说的“空”并非是空无之空,而是指万法空无自性(注:如龙树...

    吾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050954.html
  • 汤用彤对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思想脉络的疏寻

    之。支谦之师祖支谶《道行》第十即名《本无》。汤氏取梵文原经对 照,认定“本无”乃“真如”之古译。真如指体,与老子之道相同。而真如性空,道亦 虚无,二者似极契合。在支谦之译经中,常有佛亦本无之言,...会所承禅学,首在求解脱入涅槃,次在得神通。这无疑是受道家成仙之说的影响,故 仍未脱汉代佛道之窠臼。 汉魏佛学的另一大系统则为支谶之《般若》,乃大乘之学。其重要典籍有《道行经》、 《首楞严经》及支谦所译...

    孙尚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352405.html
  • 试解《解深密经》的奥秘

    的偈,有关于般若品,但是,如来成道五年,经有成文,其它的七部般若,《般若经》有很多,不是只有《大般若经》,有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》、《文殊师利菩萨所问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明王...一念时,有日时,有百年时,有一切时,有春秋冬夏时。今言一时者,非此等时,正是如来说此经时。虽言一时,不云某年月日故,不知何时,如大华严净眼品等,如来成道日说。其十地,第二七日说。如十万偈般若,如来...

    张玄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153537.html
  • 传法和求法高僧与佛经翻译

    178—179年)译出佛经14部,27卷,其中最有影响的是《道行般若经》《首楞严三昧经》和《般舟三昧经》。晋支敏度在《合首楞严经纪》中称其“凡所出经,类多深玄,贵尚实中,不存文饰”。他是在中国第一个翻译和传布大乖佛教般若学理论的僧人。《道行般若经》亦称《般若道行》,与三国吴支谦译《大明度无极经》,姚秦鸠摩罗什译小品《般若波罗蜜经》属同本异译,相当于唐玄奘所译《大般若经》第四会。支谶在翻译中,把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057989.html
  • “白黑之争”及其对“缘起性空”说的误解

    均见《白黑论》, 《宋书》卷97《天竺迦毗黎传》。  ⑧参考《俱舍论·分别世品第三》。  ⑨《道行经·道行》。  ⑩《鼻奈耶序》。  lv昙济《六家七宗论》。  lw《世说新语·文学篇注》。  ...支娄迦谶翻译《道行般若经》(被称为《小品般若》) 就在中土开始流行, 到后秦鸠摩罗什重译大小品《般若经》, 般若学一直受到重视。魏晋以后, 玄学盛行, 玄学家在哲学上用“有”与“无”的关系探讨现实中的...

    刘立夫 周 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3961941.html
  • 信仰与土地——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

    事物的真实样子是什么?纪元前成立的“原始般若”,例如《道行般若经(卷1)?道行》32,把“幻”(魔术,maya)视为“法性”或...26)?净土》;引见《大正藏》卷8,页408c-409a。   21 依照印顺导师的研究,《般若经》依其先后成立的年代,可以分为“原始般若”(B.C.50 成立),如《道行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1562313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翻译刍议(上)

    178—183)、中平年(184—189)间,先後译出《般若道行》、《般舟三昧》等十余部经。这两位翻译家虽然不是直接来自印度,但他们所传译的经典,却代表着印度当时佛教重要的大小乘二派。他们的译风也...众本,于吴黄武元年(222)至建兴(252—253)中,改订支谶所译《道行般若》、《首楞严》,并自译出《维摩》、《瑞应本起》、《大般泥洹》等经。所译经典,广涉大乘小乘。他继承了支谶的般若思想体系,对...

    法 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364788.html
  • 法句经讲要

    兴衰法,夫生辄死,此灭为乐。”即已揭橥三法印之教矣(有无常即有若无我,末句指涅槃)。此此义,勘巴利文略本,尽无有也。又道行,行道与立教相应之处,亦有数颂,如“生死非常苦&...法集要颂经》,与西藏译本,九百余颂至一千五百颂、三十三篇,即当于广本。各本中自以巴本为最古,与吴译内二十六品脗合;惟吴译首尾增多十三而已。至秦宋两译,章名大同吴晋,次第则出入甚多,可知为完全改作者。巴本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466671.html